当前位置:首页 > 玩转濯水 > 民俗文化游 > 正文

土家渔鼓筒

濯水景区    2019/11/4  来源: 本站

【字体: 】  【打印此文

 

濯水

 

阿蓬江畔世风淳,画幅徐开景尽收。

土家山月舟波影,入夜江心渔鼓筒。

 

 

 

傍晚,漫步于粼粼波光的阿蓬江畔,偶有三两声清脆的鼓声从江面传来。抬眼寻去,残霞里,一位渔夫坐在尖尖的船头上,守着鱼网,伴着水浪的节奏,敲打着手里长长的乐器。不由得被这湿露温润的空灵之音所吸引,轻轻地在岸边坐下,享受着这一方难得的宁静。

鱼儿水中游哦游

我和幺妹拉手手

船儿翘头两头尖

我和幺妹比赤脚

比-赤-脚

……

渔夫浑厚圆润的歌声从江面飘过,他内心的的淳朴与真实亦飘进了岸边人的心窝。

 

不觉间,月上廊桥,渔夫收了渔网上了岸。渔夫姓余,姓是濯水古镇的四大家族之一。说起自己的姓,渔夫满满地自豪:我们余氏家族,世代便是文人墨客,好读书,所以余家世代都出高官。后得知镇上有一句自古流传的话:余家的顶子,龚家的杆子,汪家的银子,樊家的锭子。这话讲的便是古镇的四大家族,余家的顶子指的就是余家的人是头戴官帽子的。

好奇得紧老人手里的乐器到底是什么,便问了。不想老人由此滔滔不绝……

 

渔鼓筒

 

 

这根长长的乐器原叫渔鼓筒。一根如碗粗的竹筒,筒长65—100厘米,鼓面直径13—14厘米,两头用猪皮、蛇皮、羊皮或(猪膀胱膜)蒙住,打击皮面就会发去一种脆鼓的声音,变换手法就有不同的音质和节奏,这种声音尤其适合在水面上倾听,听者可在船上,可在岸上,各有千秋滋味。

 

 

 

 

渔鼓筒是一种土家民间说唱戏,渔鼓节奏是那种散板为主的节奏。传统渔鼓筒戏是左手抱渔鼓筒并执板,右手击拍节奏,边唱边说,以唱为主,唱中带说,大体是一个人打单筒

 

 

余老人是古镇里唯一会打渔鼓筒的老人,在镇上备受尊敬,每当有贵客来临或是喜事来临时,便能在镇上瞧见老人手持渔鼓,边说边唱的场景。

 

 

如若在打渔的季节,即使一个人,闲坐于华地王朝芭茅岛酒店大堂吧,江风晚来,执壶饮茶,静听江面划过的渔鼓声声,便也是宁静淳朴的享受……

来源:华地王朝文旅Life

相关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