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月弹指一挥间,随着七一建党节的临近,中国共产党也将迎来99周年华诞,99年的岁月沉淀,祖国江山万里如画,雄姿英发。
近年来,蕴含着独特意义的革命文化类主题党建、研学活动已然成为热点。这个七月,注定是热情似火的季节,看红色记忆染上心头,品岁月味道温暖身心。来黔江吧,开启一段红色之旅,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!
革命故居——万涛故居
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万涛同志故居,位于距重庆市黔江区南十多公里处的冯家镇,在国道319线公路西侧,是一座完整的坐北朝南的四合大院。
大院四周,围有砖土结构的高墙。院内分为正房、转角、厢房和前厅,中有天井小坝,总建筑面积约1100多平方米,共有房间23间。其中,正房东侧第一间为万涛同志诞生地,西侧正房的一半及西厢房为其堂叔伯住宅。
万涛曾在这里生活过十几个春秋,后外出求学,并投身于革命。故居的后院是一片竹林和果园 ,四季长绿。故居门前,地势平坦,田连阡陌。门口及院内,原各有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桂花树,每至仲秋,花开满树,浓香袭人,此地也因此而得名桂花树。
见证革命历程——濯水红军渡
濯水古镇风华悠扬,除了民俗文化,当地的红色文化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。在离濯水古镇几百米远的地方,立有一块写着“红军渡”三个大字的石刻,上面记录着80多年前贺龙、关向应率领红三军由此渡江攻打彭水的经过。在这里,见证了红军在黔江征战的峥嵘岁月。
时光倒回到85年前,贺龙曾四次到黔江从事革命活动,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1934年的5月6日,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贺龙、政委关向应率领红三军经濯河坝,渡阿蓬江,奔袭彭水县城。
西渡阿蓬江,贺龙选择了黄泥沱渡口,这是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渡口,因渡口是黄泥巴而得名。5月6日凌晨,贺龙、关向应率领红三军将士急行军翻越北溪盖,上午8时许,近万名红军将士集结到濯河坝黄泥沱渡口。
当年的黄泥沱渡口,就是今天的红军渡,老百姓为纪念红军,把渡口更名为红军渡。在濯水古镇西面的阿蓬江边,可以见到刻着“红军渡”三个字的巨石,石高约3米,宽1米多,巨石之后,便是阿蓬江宽阔的水面。
水车坪红军树
黔江水市乡境内,有一条百年老街,当地称之为水车坪。曾经,这里是川黔通衢,也是黔江通往彭水、酉阳的必经之道。如今,百年老街旁那棵有数百年树龄的皂角树,带着一段红色记忆,成为当地的精神地标。
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去黔江感受红色文化,开展党建活动,追思先烈们的遗迹,为黔江这趟红色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!
★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★